3D打印生态正经历新老交替:OrcaSlicer取代Cura、Klipper取代Marlin炒股配资知识,如今3MF格式正在取代STL。
你有没有发现,现在向别人索要模型文件时,大家更喜欢“一键打包”了打印参数、材料配置和摆盘设置的3MF格式,而不再是“冷冰冰”的STL。
而支撑这一趋势的,正是刚刚发布的关于3MF的全新国际标准,而这一标准的开发正是由微软主导的3MF联盟发起。
不过,提起3D打印的文件格式,我们不得不先介绍STL。
STL:3D打印的“通用语言”
STL(STereoLithography)是3D打印最早、最广泛使用的文件格式。它诞生于1987年,由3D Systems公司为光固化3D打印机量身打造。STL文件以三角网格描述三维模型的表面几何,实现了简单、通用、易于实现的跨平台数据交换。
它的优点毋庸置疑,格式简单,易于实现,兼容性好,几乎所有3D打印机和建模软件都支持。但是,它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,无法描述模型的颜色、材质、层级结构,也不支持多材料、多零件装配等现实需求。
还有一点需要说明,实际上STL并不是一项国际标准。因此在2013年,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(ASTM)联合推出了AMF(Additive Manufacturing File Format,ISO/ASTM 52915),作为STL的升级版,支持多材料、多颜色、分组、装配等更丰富的信息承载能力。
然而,AMF的行业认可度并不高,反而是后来的3MF逐渐被更多人采用,并成为主流趋势。
3MF:面向未来的模块化国际标准
3MF(3D Manufacturing Format)由3MF联盟开发,2025年正式被ISO/IEC采纳为国际标准,标准号为ISO/IEC 25422:2025。
事实上,标准化之路始于2015年,当时微软召集了一群设计和制造领域的主要参与者,成立了3MF联盟,其中包括惠普、Autodesk、达索系统等。 微软贡献了3MF规范的早期版本,同年晚些时候像3D Systems、Materialise、西门子、Stratasys这些行业大厂也陆续加入,推动3MF在医疗、汽车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。
紧接着,Ultimaker也跟进,不久就在3D打印软件Cura里支持了3MF。到了2018年,已经有包括nTop、MyMiniFactory等公司的30多种产品支持3MF。就这样,随着越来越多软硬件的支持,3MF发展到现在,整个生态圈已经非常完善和强大。
如今,3MF已成为国际标准,具备清晰的核心规范和丰富的扩展模块。
采用ZIP封装的XML结构,文件更小、效率更高,支持多种几何、颜色、材质、切片和制造信息,适应各种应用场景。目前,3MF已被主流CAD、切片软件和打印机广泛支持,正逐步取代STL,成为3D打印主流格式。
此外,3MF还提供梁格、布尔运算、位移、材料属性、生产、安全内容、切片、体积等可选扩展模块,更好地满足不同打印需求。
事实上,随着3MF文件的普及,用户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实际困惑的问题。比如,此前我们使用发现通过Bambu Studio导出的3MF文件在其他软件无法打开,这其实是兼容性问题。Bambu Studio默认采用了3MF的生产扩展规范,而部分软件和切片工具当时尚未支持这一扩展。
不过,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,文件格式从STL的单一几何描述,逐步发展到3MF的全链路信息支持,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最后炒股配资知识,你在Makerworld下载模型时,更喜欢选择3MF还是STL呢?
老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